AR光波导方案对比分析-深圳市幻视科技有限公司

AR光波导方案对比分析

2024-11-26 09:05:27 严奉明 0

本文转至 https://www.vzkoo.com/question/1719458392708423

按照耦入耦出器件的不同,光波导可分为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,其中几何光波导以阵列光波导为主导,衍射光波导又 分为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(SRG)和体全息光波导(VHG)。

1.阵列光波导:成像效果优秀,量产难度较大

阵列光波导:成像效果优秀,二维扩瞳解决了光机体积与视场角、EyeBox的矛盾。  一维扩瞳:光线通过反射镜耦入波导片,在波导片中经过多轮全反射后到达半透半反镜面,部分光线反射耦出进入人眼, 未耦出光线透过镜面到达下个镜面,重复反射/透射过程,直至最后一个镜面将剩余光线全部耦出到人眼。一维扩瞳阵列光 波导能将EyeBox从4mm扩大到10mm+,且杂散光少,光线调制均匀,成像质量、色彩以及对比度水平较高。

 二维扩瞳:在两个区域分别设置反射阵列,第一个区域实现一个方向的扩瞳,同时将光束传导至第二个区域,进行另一个 方向的扩瞳,可以是纵向→横向扩瞳,也可以是横向→纵向扩瞳。二维扩瞳阵列光波导解决了光机体积与视场角、EyeBox 的核心矛盾,能够有效增加EyeBox和视场角(可达50%+),显著减小光机体积,更好地满足消费级用户对AR眼镜的形态 体积以及成像效果的要求。

 优势总结:阵列光波导除了拥有光波导共有的轻薄化优势外,相比于已量产的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,其成像效果更为 优秀(杂散光少/色彩均匀/EyeBox&视场角较大/分辨率高),几乎无漏光问题(1%-5%),且光损较低,可以减小光机功耗 增加续航。

核心问题:量产难度大,明暗条纹影响美观。 量产难度大:阵列波导制作涉及镜面镀膜、贴合、切割等流程,阵列镜面膜层多达几十层且每个镜面反射/透射比不同,需 要镀不同层数的膜,贴合合时多镜面间平行度要求极高,总良率难以保证,此外,贴合后的切割角度也会影响成像质量。 若采用二维扩瞳技术,量产难度进一步提升,理论上量产成本比一维扩瞳高4-5倍。 ➢ 明暗条纹:半透半反镜面阵列天然存在明暗条纹,影响美观。

3D眼镜,主动立体,射频,3D发射器,发射器,单机偏振,LED屏,融合器,视频处理器,发送卡,接收卡,3DLED屏,LED3D屏

 技术升级关键: 1)键合技术升级:分子键合技术代替传统胶水贴合,即利用分子间范德华力使镜片紧密平整地贴合,加强键合强度、 提升贴合面平整度,且不受胶水折射率影响,由于贴合玻璃片数量较多、精度要求较高,实际工艺流程中仍有较大难度。 2)镀膜、键合等核心环节自动化设备的开发; 3)支持屈光度定制,代替外加近视镜片的方案,更加轻薄化。

2.表面浮雕光波导:量产难度较低,彩虹效应等问题亟待解决

成像原理:  表面浮雕光栅(Surface Relief Grating,SRG):具有周期性变化结构/凹槽的光栅结构,一般分为一维光栅(矩形光栅/倾斜 光栅/闪耀光栅等)和二维光栅(柱状光栅等)。  衍射原理:光束入射光栅后会被分束为多个不同方向的衍射级次,通过调节光栅周期/占空比/深度等参数优化衍射效率,能 使得某个方向的衍射光束具有最高衍射效率(通常选择非0衍射级次作为工作级次),实现光束定向传输。 ➢ 表面浮雕光波导原理:基于上述衍射原理,通过表面浮雕光栅耦入波导片,在波导片中全反射后通过表面浮雕光栅耦出进 入人眼,实现一维扩瞳,二维扩瞳一般通过转折光栅或二维光栅实现。

衍射光波导二维扩瞳:  转折光栅:转折光栅二维扩瞳IP主要由微软和Vuzix持有,体全息光波导厂商Digilens也采用类似的转折光栅技术,如左图, 光束从入射光栅进入转折光栅,转折光栅实现水平扩瞳的同时将光束反射进入出射光栅,最终由出射光栅完成垂直扩瞳和 耦出过程。 二维光栅:以WaveOptics柱状光栅扩瞳为例,光束通过入射光栅进入波导片后,通过出射光栅(二维光栅)实现多方向的 扩束以及光束的耦出。二维光栅设计难度非常高,需要控制耦出光线的均匀性,相比于转折光栅,二维光栅扩瞳减少了光 损耗,增大了出射光栅面积,有效扩大EyeBox范围。

表面浮雕光波导量产难度较低: 1)母版制备:基于半导体加工工艺,旋涂抗蚀剂层—干涉/电子束曝光—反应离子刻蚀—去除抗蚀剂层。 2)批量生产:一般采用紫外线纳米压印光刻法批量生产,母版—步进母版—旋涂压印胶—结构压印—紫外线曝光固化—功 能性图层覆盖波导—激光切割。

 前沿工艺:  残胶层控制:纳米压印过程中往往会留下残胶层,而残胶层对光学性能有影响,因此需要尽量减小甚至去除残胶层,2023年 Digilens发布的SRG+工艺能够实现无残胶层的SRG结构。  纳米压印+刻蚀(NIL+Etching):将低折射率树脂作为后期干法刻蚀的可牺牲层,纳米压印后用干法刻蚀将残胶层刻透并刻 蚀至下方玻璃层,再将树脂纳米压印胶去除。这种工艺的光栅折射率RI可达2.0以上,可靠性更高,但工艺难度和成本都更高。

 材质:树脂vs玻璃。树脂密度仅为玻璃的1/4-1/3,且具备抗摔等特性,23年魅族、努比亚等AR眼镜均采用树脂SRG光波导。 树脂的缺陷在于折射率低,树脂折射率普遍为1.74,而玻璃材质可达2.0,影响fov和色彩均匀性。从成本角度,树脂成本理论 上较玻璃低,但由于目前良率较低,成本优势并不明显。

3.体全息光波导:理论优势明显,材料&工艺要求高

体全息光栅(Volume Holographic Grating,VHG):通过双光束全息曝光技术在介质中形成干涉条纹,从而获得折射率周期 性变化的光栅结构,当介质的厚度远大于光波长时这种结构称为体全息光栅。体全息光波导基于衍射原理,将体全息光栅作 为光线耦入和耦出的器件。体全息光波导包括反射式和透射式,其中反射式方案应用更多。  全彩-体全息波导:使用三色激光器同时加工,或采用多层波导片方案分离RGB光路,提升色彩均匀性。  二维扩瞳:与SRG光波导类似,分为转折光栅和二维矢量两个路径。

3D眼镜,主动立体,射频,3D发射器,发射器,单机偏振,LED屏,融合器,视频处理器,发送卡,接收卡,3DLED屏,LED3D屏

 相比于表面浮雕光波导,体全息光波导理论优势明显:1)衍射效率更高:理论上在满足布拉格条件时,体全息光栅衍射效 率可达100%;2)成像更优:由于体全息本身的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,不存在漏光问题,可通过光机和光栅设计优化大 幅减弱彩虹效应;3)可能打破视场角限制:采用特殊全息材料可打破波导基体折射率带来的视场角限制;4)量产成本低: 无需投资SRG纳米压印方案中制作母版的机器和母版制作的成本,在复用性和降本上有明显优势。

体全息光波导制造:  将感光胶涂布在玻璃/树脂基底上曝光制造,或在膜片上制造成全息光栅后复合或转移到玻璃/树脂波导上。  索尼卷对卷工艺:1)双束干涉曝光法在光敏聚合物薄膜上形成体全息图案;2)通过注射成型获得塑料波导;3)体全息薄 膜与塑料波导对准贴合后切割成指定图案;4)配色,将红、蓝波导和绿色波导对准并用UV树脂封装固定。  Digilens波导印刷工艺:核心是超高折射率全息光聚合物(光聚合物+液晶),工艺分为母版制作和波导印刷,灵活性高,可 实现数字化模板设计。

量产难点:体全息光栅是基于材料特性而开发的制程工艺,因此核心难点在于全息材料的选择和制备,材料将直接影响全息 涂层均匀性和波导Fov等光学性能。此外,实际量产时曝光/生产的环境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,湿度/温度/流通性都会影响效果。  主要玩家:海外代表公司包括索尼、Digilens、Akonia(苹果收购),国内包括水晶光电、谷东科技、三极光电等。
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